各位代表:
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,向大会报告我市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财政预算(草案),请予审查,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。
一、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
(一)一般公共预算(详见附件1)
2024年我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9359万元,剔除上年一次性非税收入因素后,同口径持平。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完成29352万元,较2023年完成数减少1807万元,下降5.8%;非税收入完成30007万元。
上级补助收入完成136681万元,较2023年完成数减少13514万元,下降9%。上级补助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是: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中,农林水项目上级资金减少4359万元、住房保障项目资金减少4298万元、退税降费补助收入减少2462万元、疫情防控财力补助减少1688万元。
地方政府再融资一般债券收入50365万元(当年到期债券展期)。
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收入完成18700万元,较2023年完成数增加11702万元,增长167.22%。
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1169万元(2023年最终决算数)。
调入资金50137万元(其中: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35947万元、存量资金调入14190万元)。
上年结转57822万元(2023年最终决算数)
一般公共预算中收入合计404233万元。
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3052万元,债务还本支出54959万元(其中:再融资一般债券50365万元,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4497万元,地方政府向外国政府借款还本支出97万元),上解支出6675万元,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1387万元。
一般公共预算中支出合计356073万元。
综上,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中收入合计404233万元,减去支出356073万元,年末结转下年支出48160万元。
(二)政府性基金预算(详见附件2)
2024年我市完成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87529万元,上级补助基金收入8443万元,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收入67900万元,其他政府性基金债务转贷收入25900万元(置换债),上年结转收入478万元,收入合计190250万元。
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17190万元,上解支出60万元,债务还本支出27000万元(其中:置换债支出25900万元),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947万元,支出合计180197万元。
综上,2024年政府性基金预算中收入合计190250万元,减去支出180197万元,年末结转下年支出10053万元。
(三)国有资本经营预算(详见附件3)
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级补助收入38万元,上年结余收入9万元,收入合计47万元。支出30万元。结转下年支出17万元。
(四)社会保险基金预算(详见附件4)
2024年我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3962万元,支出29423万元,当年结余4539万元。滚存结余24722万元。
需要说明的是,上述预算执行情况都是预计数,在决算编制汇总时会有一些变化,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。
二、2024年主要财政工作情况
2024年,财政部门锚定“6+3+1”重点工作任务,认真贯彻财政高质量发展要求,全力以赴做好收入组织、民生保障和服务发展等工作,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提供了有力的财政支撑。
(一)着力抓收促收,确保财政平稳运行。围绕年初预算收入目标,努力克服宏观经济下行、房地产经济底部徘徊等不利因素,千方百计抓收促收,以收入稳定确保财政平稳运行。一是积极组织财税收入。推进财源建设暨税费征管提质增效十大行动,强化税收分析、研判和调度,加强非税收入挖潜增收,全年累计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.94亿元,其中,地方税收2.94亿元。地方税收增幅在常德九个县市排名第二。二是积极开展向上争资。实施重点工作激励机制和规范项目前期经费管理,强化争资任务管理,全年累计完成向上争资36.3亿元。其中,增发国债2.01亿元、特别国债0.66亿元、新增债券11.25亿元、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1.41亿元,有效补充财力和支持稳增长。三是积极盘活国有“三资”。聚焦土地、充电桩、公租房和直管公房经营权等,实行资产盘活清单管理,强化部门协作,累计实现国资收益17亿元。
(二)着力民生发展,强化财政支出保障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,着力改善民生福祉,不断强化财政保障。一是切实兜牢民生底线。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.3亿元,其中,民生相关支出占比80.2%。其中,社保社救支出4.2亿元、教育支出3.13亿元、卫生健康支出1.63亿元、农业农村支出5.03亿元,确保民生事业发展需求。二是不断提升基层保障。全年安排镇街运转经费8288万元,其中,镇街经费4931万元、村级基本运转经费3357万元。严格按照连续五年每年提标3万元的要求增加村居运转保障,2024年村、社区保障标准分别达到42万元和47万元。三是统筹支持经济增长。大力实施积极财政政策,为企业减税降费和留抵退税0.97亿元,统筹本级及上级资金1.52亿元,支持“五好园区”及产业经济发展。加大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、国债项目、专项债项目等资金统筹使用力度,推进全市重大项目实施,有效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,促进经济稳增长。
(三)着力改革创新,提升财政管理质效。推进零基预算改革。将所有支出以零为出发点,坚持“先定事后定钱”、“以收定支”,按人平1.4万元增加单位运转基本保障,优先“三保”保障次序,统筹财力保障全市重大事项支出,推动预算编制执行更加精准、规范。推进专项资金管理改革。出台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,严格专项资金申报、分配、拨付、支付环节规范化管理,强化程序监管、严格实质审核,提升财政专项效益。全面推行“一资金一办法”做法,确保各个财政专项有规可依、有规必依。推进国资管理改革。按照五类资产、六类资源的划分,全面厘清国资管理权责,合力推进国资盘活工作。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“条形码”管理,加强单位资产常态化管理。强化国企运营监管,完善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,健全国企重大事项报备机制,推动国企可持续发展。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。依托预算绩效管理系统,实行部门整体支出和部门专项绩效目标申报全覆盖,压实部门绩效管理主体责任,推进重点绩效评价扩围拓面,全年完成4个部门整体支出和11个财政专项,共1.95亿元资金的重点绩效评价,并落实绩效评价结果运用。
(四)着力风险管控,筑牢财政安全防线。围绕“三保”、库款和债务等事关财政安全的重点事项,提高风险意识,落实防控措施,切实筑牢安全防线。一是优先“三保”保障。严格执行“三保”预算标识管理,坚持先“三保”后其他的支出保障次序,确保“三保”安全;二是强化库款运行监控。严格按照库款保障系数高于0.3为合理的要求,强化收支预测分析,综合考量预算安排、库款余额和项目实施进度等安排资金,确保库款运行安全;三是加强全口径债务管理。按照全口径债务监管要求,修订完善我市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1+N+X工作方案,明确到2026年底完成平台退出。坚持“一债一策”推进隐债化解,全年共化解债务近5亿元。其中,置换化债3.04亿元。累计化债进度70.52%,超过60%序时进度。综合运用金融化债政策,协调降息减债,全年降息4笔次、节约利息400万元。并坚持债务到期还本付息提前半年预警管理,防范资金链安全风险。
(五)着力规范规矩,推进财政监管有序。不断强化支付终端把关作用。坚持“无预算不支出、有预算不超支”,严格支付政策把关,严控“三公”经费,今年同比下降30.92%。严格财政专项支付管理,确保手续完备、资金安全;不断规范非税管理。全面启用非税票据电子化管理,进一步加强财政票据制度管理,规范领票、核销及年检工作;不断规范镇街村居财政财务管理。严格岗位设置、业务办理和财务监督管理,积极配合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,全面推广应用阳光审批系统,进一步规范惠民惠农补贴打卡发放管理;不断加强政府采购管理。致力打造公平、公正采购环境,充分运用中小企业扶持政策、约定供应商预付款、提高采购预留份额、提高评审价格扣除比例等,支持优化营商环境。全年完成政府采购5.54亿元,其中,电子卖场采购3.7亿元,限额以上政府采购262笔次、1.84亿元;不断提升财政评审质效。通过台账管理、初复审制度、项目负责人制度以及送审一站式服务等措施,不断提高评审服务效率和质量水平,有力服务全市重大项目建设。全年共完成各类概预结算评审项目266个,审定金额11.96亿元,审减金额2.13亿元,综合审减率为15.11%。
三、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
总体思路:深入贯彻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,全面落实市委、市政府“6+3+1”重点工作,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,充分认清当前财政收支严峻形势,始终坚持以收定支、量入为出原则,坚决兜牢“三保”底线,深化零基预算改革,增强预算统筹能力,强化重大战略保障,促进资源优化配置,强化预算绩效管理,推动预算公开透明,着力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、科学化和标准化水平。
编制原则:一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;二是落实过“紧日子”要求;三是完善全口径预算;四是严格财政预算执行;五是加强绩效监督管理。
按照上述总体思路和编制原则,2025年财政收支初步安排:
(一)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(详见附件5)
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843万元,较2024年完成数增长2.5%,其中:地方税收收入30380万元,较2024年完成数增长3.5%;非税收入30463万元,较2024年完成数增长1.52%。
上级补助收入142793万元。
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1387万元。
上年结转48160万元。
调入资金47893万元(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)。
综上,一般公共预算中收入合计321076万元。
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5000万元,上解支出6620万元,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支出2131万元,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000万元,结转下年27325万元。
(二)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(详见附件6)
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19850万元,上级补助基金收入8000万元,上年结转收入10053万元,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合计137903万元;全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31903万元(其中47893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使用),结转下年支出6000万元。
(三)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(详见附件7)
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8万元(上级补助收入),上年结转收入17万元,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合计55万元;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0万元,结转下年支出25万元。
(四)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(详见附件8)
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6496万元,支出31725万元,当年结余4771万元,年末滚存结余29492万元。
(五)全市政府采购预算收支情况(详见附件9)
全市政府采购预算22937万元,其中货物类5801万元,工程类10187万元,服务类6949万元。
四、完成2025年预算任务的措施
根据上述目标任务,重点从五个方面做好财政工作:
(一)坚持聚财增收,做好开源“生财”文章。加力推进财源建设,围绕生物医药和精细化工“主、特”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链条,稳步提升主体税种税收占地方税收的比重、地方税收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重。加强财政收入形势研判和预期管理,持续做好重点行业、重点企业税收征管,提升收入质量。强化非税收入征管,持续推进闲置国有资产资源清查处置工作,全面盘活存量“三资”。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导向、资金投向、分配因素,积极向上争资争项,争取上级转移支付更多向我市倾斜,夯实可用财力。
(二)坚持服务发展,做好科学“用财”文章。统筹财政资源资金,集中财力办大事,支持市委、市政府确定的重大战略实施。综合运用财政奖补、担保贴息、减税降费、留抵退税等惠企措施,助力企业纾困增效。持续强化财税政策支持和引导。增加科技支出,促进创新发展。加强投资与消费刺激,激发市场主体活力。用好用活专项债券资金,扩大引导有效投资。支持园区高质量发展,支持开放平台建设,助力“五好”园区创建。
(三)坚持民生优先,做好为民“理财”文章。坚决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聚焦人民群众需求,确保在社会保障、就业、医疗、教育等民生领域为社会提供兜底支持,确保民生支出占比70%以上。坚持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,充分发挥财政职能,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;支持就业优先战略,支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,健全社会保障政策体系,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,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促进文体旅游事业协同发展。
(四)坚持风险防控,做好安全“育财”文章。足额保障“三保”。强化“三保”保障优先次序,坚决兜牢“三保”底线。严格落实过“紧日子”政策,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、严控年中预算追加,统筹保障民生重点支出需要和全市重点事项支出。强化库款保障。加强库款预警管理,科学合理调度资金,确保财政支付零风险。坚持防范化解债务风险。严格“一债一策”管理,及时有效缓释到期债务风险。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,规范政府投资决策和立项管理。
(五)坚持管理改革,做好规范“管财”文章。全面推进零基预算管理改革,严格按要求规范预算编制与执行,强化预算一体化系统管理与应用,完善财政资金全过程监管。深化“绩效管理巩固年”行动,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。加强财政政策与投资、产业、金融、科技、就业等政策协同联动,提升财政政策效能。加强对财政重大专项和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全周期跟踪问效管理,提升资金分配使用效益。深化政府采购、财政评审等管理事项“放管服”改革,进一步加强镇街财政财务管理,切实提升财政治理效能。
各位代表,2025年,我们将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、市政协民主监督,扎实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,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,竭力做好财政改革、发展与保障工作,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津市建设。
附件:1.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表
2.2024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执行表
3.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执行表
4.2024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执行表
5.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算表
6.2025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预算表
7.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预算表
8.2025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预算表
9.2025年部门政府采购预算表
2025.1.17-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5年财政预算(草案)+-人大会.xls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