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津市水利局:“小农水”浇灌“大民生”
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和民心工程,对于保障粮食安全、提升防汛抗旱能力、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。今年以来,津市水利局通过小型农业水利设施项目建设和管护夯实“小农水”浇灌“大民生”。
清淤现场
在白衣镇白衣庵社区小型农业水利设施项目建设施工现场,记者看到,挖掘机正在堰塘进行清淤作业,随着堰塘里的淤泥和杂草清理完成,昔日的堰塘逐渐露出了原本的面貌。
白衣镇白衣庵社区村民汤涛告诉记者,以前堰塘由于长时间的使用,淤泥堆积,杂草重生。通过这次整改,淤泥全部清走了,下面用水基本不用发愁了,灌溉农田比以前要轻松很多。
据了解,今年我市小型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计划恢复农村小水源蓄水能力125处,畅通“中梗阻”渠道2公里,更新改造泵站10处,提升2600亩山上经济作物灌溉水源保障能力,项目完成后可新增蓄水能力26.8万方,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.4万亩。目前全市已完成111处,剩余堰塘将于本月底全部完成。
为切实抓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这一民生实事,市水利局坚持“统一规划布局、统一建设标准、统一奖补标准、统一验收标准、统一建后管护”的总体原则,从群众最关心、最迫切、最需要的项目入手,严把质量关、严守安全关,大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建设,增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
市水利局山区站副站长郑明祺表示,下一步,市水利局将按照年度计划重点推进小水源项目建设,通过既建设“大动脉”,又疏通“毛细血管”的方式,更好地保障农业生产需求,用实实在在的举措惠农惠民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。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