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津市交通运输局:健全“四好农村路”搭起乡村致富桥
近年来,我市把农村公路建设与乡村旅游、产业发展、和美乡村相融合,按照“建设好、管理好、养护好、运营好”总体要求,不仅让一条条农村公路成为群众家门口的致富路、幸福路、连心路、振兴路,同时也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。
农村新公路
农村公路是农业生产的“主动脉”,更是产业发展的“大通道”。白衣镇一直以来以种植、生产、销售特色藠果为支柱产业,其种植面积在1.2万亩左右,每年的藠果超3万吨,产值近1.5亿元。产业的快速发展,也对当地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,以往每到藠果收获销售的季节,藠农们都会急于将保鲜期短的鲜果第一时间运输出去,而大型货车的顺畅进出,却往往成了阻碍农产品出山的最大障碍。
为助力藠果产业全产业链发展,我市不仅在贯穿全镇的石保公路旁建设了容量为14000立方米的农产品冷链仓储和集中洗果中心。同时还在藠果运输的产源地启动“四好农村路”改造提质项目,先后投入专项资金1700万元,将石保公路沿线16.99公里农村公路进行升级改造,公路路面从原有的3.5米扩宽至6米,并将水泥路面改造成沥青路面。
白衣镇石板滩社区负责人马承万说道:“现在路面变得更宽了,像藠果农忙时节车辆进进出出几乎是一点都不拥堵了非常的通畅。”
以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+产业+农旅深度融合,我市先后打造出新洲食用菌、白衣藠果、毛里湖水产、药山中草药等“一镇一品”特色品牌,通过高标准改造建设一批设施全、联通广的农村公路网络,推动各镇特色农产品高质量发展。
在药山镇杨坝垱村,一条通村达户的4.8km通景公路将整个村组和农旅风景区连点成片,形成一个完整的公路网格。近年来,该村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产业核心,依托毛里湖丰富的水生态资源,打造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绿岛蓝湾,每年接待游客量超50余万人次。回想几年前脚踩泥土、嘴吃灰、大车来了都想飞的创业初期,景区负责人感慨万千。
2022年,我市投入资金300万元,围绕省道S224与绿岛蓝湾景区打通相连,将原来的通组村道路线升级为7米宽的沥青路面,并在临村、临河、临山体位置增设警示标牌、防撞、防跌落护栏等设施,确保游客大车、村民出行能够安全通畅。
湖南省绿岛蓝湾景区负责人龙治平说:“交通赋能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。我们通过交旅融合,不仅打通了村民的致富路,也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体验,吸引更多人走进乡村、了解乡村。”
近年来,我市持续提升农村公路综合服务能力,先后建成以国省干道为骨架,县乡公路为脉络,城乡客运站、首末站、农村招呼站为节点的城乡公路路网,形成“内外衔接、城乡互通、布局合理、方便快捷”的一体化发展格局。在今年的10月份,交通运输部办公厅、农业农村部办公厅、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、国家邮政局办公室公布“四好农村路”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名单,我市案例成功上榜,成为常德市唯一入选的案例。
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何旭东说到,近年来津市致力于以“资源+产业+旅游”三路建设为重点,构建外快内畅、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路网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交通运输保障。下一步,市交通运输局将深入做好“十五五”农村公路建设规划,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设、管理、养护、运营协调发展,持续巩固“四好农村公路”创建成果。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