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津市药山镇:探索秸秆“饲料化” 走出绿色养殖新路径
近年来,农作物秸秆处理一直是困扰村民的难题,而在津市药山镇,当地的黄牛养殖厂通过创新思路,将秸秆变废为宝,走出了一条生态养殖与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路子。
饲料制作现场
每天清晨,药山镇白云山村康诚养牛场的机器轰鸣声准时响起。工人们将刚收割的秸秆投入粉碎机,混合玉米粉发酵后,散发着谷物清香的饲料便输送至牛槽,成为了营养丰富的牛饲料。
津市市药山镇康诚养牛场负责人刘文锋介绍:“我们制作的饲料中秸秆的占比超60%,然后混合玉米粉提供蛋白质,确保黄牛营养均衡。现在250头牛每年能消耗秸秆1750吨,相当于消化5000亩农田的废弃秸秆。”
白云山村地处我市农业种植核心区域,每年夏秋季节,伴随着农作物的丰收,秸秆处理成为了一大难题。为解决这一难题,2022年,药山镇引进黄牛养殖项目,将原来田间废弃的秸秆回收再利用,加工成饲料,开展秸秆饲料化利用。
药山镇人民政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专干向展言表示:“原来老百姓烧秸秆怕罚款,运走又贴钱,现在养牛场把秸秆变废为宝,为我们每年节省了近20万元的处理费,所以这是一笔经济生态双赢账。”
目前,康诚养牛场通过养殖消耗秸秆不仅有效解决了焚烧污染问题,还为黄牛养殖提供了充足的饲料来源,降低了养殖成本。下一步,药山镇将继续扩大秸秆饲料化利用规模,进一步完善秸秆收集、加工、运输体系,探索发展“养殖+种植”循环农业模式。
药山镇人民政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专干向展言告诉记者:“未来我们还会继续探索产业链的延伸,比如形成‘秸秆喂牛到牛粪还田’的肥料闭环,比如提升‘秸秆牛’生态肉的品牌溢价空间,这些举措都有望把秸秆变成乡村振兴的金钥匙。”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