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
用户登录

您的位置: 首页 >津市资讯>部门动态>详细内容

津市四项举措筑牢秋冬季动物疫病“防护墙”

来源:市畜牧水产事务中心 发布时间:2025-10-21 16:06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9月份以来,津市市畜牧水产事务中心组织6名乡镇专职动物防疫员、55名村级动物协防员,奋战在动物防疫工作第一线,全力筑牢秋冬季动物疫病防控的坚实屏障。

强化培训宣传促推进。集中免疫开始前,我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将防疫病种、技术要点等重点事项编印成技术明白纸,分发至各乡镇动防站。同时,对全市所有防疫员进行战前培训,重点讲授国内外疫情形势、疫苗保存使用规范及免疫注射技术要领,有效保障防疫质量。

实行分片包干保质量。55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严格按照责任区域划分,充分发挥熟悉当地环境和畜禽存养情况的优势,灵活安排防疫时间,利用早、中、晚时段加班加点开展免疫注射、加挂耳标、档案登记等工作,既方便了畜禽养殖户,也确保了防疫工作进度,实现全面覆盖、不留死角。

规范防疫行为强档案。在保障免疫密度的前提下,结合本市实际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案,严格做到科学免疫。近年来,我中心统一印制规模养殖场和散养畜禽免疫档案,并细化、规范填写要求,对免疫档案填写进行专门培训,持续提升档案管理的精细化和规范化水平。

实行动态管理提实效。村级动物防疫员在全面开展防疫工作的同时,详细摸排养殖户、养殖场的数量及分布情况,登记备案畜禽饲养种类、饲养数量等信息,实行动态管理并同步上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。中心定期对养殖场户开展病原学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,及时做好监测数据的分析研判,确保防控效果。

目前,我市动物免疫密度持续保持在98%以上,覆盖所有乡镇和村级养殖场户,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事件。养殖户防疫意识明显增强,满意度调查显示95%以上农户认可防疫服务的便捷性和专业性。同时,动态管理机制有效支撑了病原学监测数据的精准分析,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置潜在风险点,为全市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分享到:
打印正文 | 关闭页面